第三章 观点 · 红包之战,打响互联网金融第一炮


互联网金融元年

  2014年是互联网金融的元年,与前两年的移动互联网刚起步时的情况一样,BAT等各大巨头都争相涌入金融市场,规划部署自己的产品,以便在这波大潮冲占据有利位置。

-  2014年1月27日,腾讯旗下产品微信,在5.2版本中集成了微信红包功能。
-  2014年2月8日,阿里的余额宝正式上线并开放预约。
-  2014年3月14日,京东正式对外宣布网银钱包上线。
-  2014年7月25日,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腾讯银行),被正式批准筹建申请。
-  2014年10月28日,百度金融中心正式推出了“百度理财平台”。


  其实早在2013年腾讯和阿里就已经认识到了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来临。
  2013年6月,马云表示:“未来的金融有两大机会,一个是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第二个是互联网金融,纯粹的外行领导,其实很多行业的创新都是外行进来才引发的。金融行业也需要搅局者,更需要那些外行的人进来进行变革。”
  2014年年初,微信在通过红包杀了支付宝一个回马枪,手机QQ进军移动支付的野心路人可知。


从余额宝说起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个人收入在逐年增长,银行卡里的存款也慢慢变多了起来,众所周知,银行存款的利息赶不上物价上涨,把钱存在银行里意味着贬值。因此为了能让货币保值、增值,一些人会去银行购买一些低风险理财产品或贵金属进行保值,但是这些保值手段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门槛还是显得稍高,自己根本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

  余额宝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大好评,让那些整天活跃在互联网上的白领们可以简单、轻松的赚取比银行利息更高的金钱,而且余额宝可以说是毫无门槛,不需要用户掌握任何理财知识就可以很快上手使用。
  因而,在余额宝上线短短几个月内各项数据便连创新高,截止至2014年10月24日,天弘基金披露了余额宝三季报,三季末余额宝规模5349亿元,为宝粉赚到收益57亿元,余额宝用户数增至1.49亿人。

  上一章我们说过:

截至2014年9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71亿户,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达到8.33亿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达到65.5%,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


  虽然余额宝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是相对于目前高达8亿的手机上网用户来说,余额宝还是有很多的潜在用户可以挖掘的。
  同样的,这么一块大蛋糕其他巨头怎么会坐视不管,任由阿里赚钱?于是腾讯、百度、京东、迅雷等巨头纷纷推出“抢红包”玩法。


从源头争抢用户
  上一章说道各大巨头争相推出自己的Android应用市场,为的是从源头上抢用户,抢红包也是如此。

  以支付宝为例,当用户抢到了红包后,就需要把红包里面的钱存入自己的银行卡中,这样一来,对于从未在支付宝中绑定过银行卡的用户来说,就得先绑定一张一银行卡了。而一旦绑定了银行卡,对于支付宝来说这个用户就算是抢到了,因为对于一个未绑定任何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人来说,当他们以后需要网购、理财、吃喝玩乐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所熟悉的(至少用过一次)的产品。就算该用户使用过其他金融产品,支付宝也可以通过更多更好的服务来牢牢抓紧用户(比如余额宝)。

  除了支付宝官方发的红包外,用户之间也可以相互发送红包,当一个用户收到红包后,通常也会发出一定额度的红包,因而我们可以把红包当作一个社交产品来看待(不同于传统的社交产品使用文字、图片来交流,咱们直接用钱交流),这样一来,支付宝就可以通过该用户人际关系抓住该用户(他有10个朋友都在用支付宝,那么他有很大可能也用)。

  退一步讲,就算这个新用户领了钱就走,完全不关心自己有多少朋友在用支付宝,那么也没关系,他就变成了潜在用户,以后支付宝推出新的理财、新的玩法时,还会通过手机短信等形式通知该用户,说不定他最终还是会成功忠实用户。


理财、电商一体化
  不论是阿里、京东、百度还是腾讯,他们都有一个统一的帐号系统。还是以支付宝为例,我们在支付宝上注册一个帐号后,可以用这个帐号登录阿里的其他产品,比如淘宝、天猫。
  这意味着,当我们通过抢红包绑定了银行卡后,支付宝可以引导我们用购物,去打车,去定外卖,去看电影,去买机票等等等等,这些都是以用户绑定银行卡为前提的。


因而笔者认为:红包之战,打响互联网金融第一炮。


本章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