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电视剧 《甄嬛传》 改编自 流潋紫 所著的同名小说,该剧是讲述甄嬛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成长为一个善于谋权的深宫妇人的故事。
笔者看完之后,陷入深思不能自拔,不敢妄写剧评,于是去知乎、豆瓣、贴吧上看了诸多剧评,经过删减、整理,将它们综合一起并掺杂了自己的感受,集成此文,留做纪念。
@彩虹 - 原文连接
记得鲁迅曾评价《红楼梦》:商人看到易,道家看到淫,革命家看到反清,才子看到缠绵,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蕾特。
《甄嬛传》同样如此,文艺人体会诗意,重情人感悟爱情,理想者学习权术,有心人提升情商,颜控们欣赏美女,无聊人打发光荫......凡此种种,可各取所需。
命运难违、世事弄人
笔者认为,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命运的走向便已经注定了。
人在出生之后,其父母的性格与能力、自己的成长环境(经济、社交、地位、亲情等)都已确定,而且可以预见的是,人在童年时期会因为这些外部条件而产生不同的性格。这就像:
- 亲子和睦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很少会冷酷、残忍、自虐。
- 世代为商、书香门第、大权独揽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耳濡目染的会受其父辈影响。
正如 《培根人生论》 中的一段话:“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笔者同样也相信,命运并非注定不变的,改变的途径有多种:知识、贵人、时势等等,只要抓住了其中的一项,就可以让命运的轨迹改变。
但是性格一旦成型,却难以改变。比如彩票暴发户的钱财虽多,但是已深入其心底的三观、行事风格却难以改变,笔者认为这些难以改变的才称得上是“性格、本性”。
不论是现实世界还是 《甄嬛传》 ,不论是平头百姓还是帝王将相,芸芸众生皆是活在自己命运中的、奋勇前行的可怜人。
@匿名用户 - 原文连接
甄嬛传里没有非黑即白的人物,每个人都不干净,每个人都有残忍的一面,哪怕她是忠诚的。
流朱也曾恶狠狠地让其他宫女徒手取炭,颂芝也曾跟着华妃作威作福。我觉得这些小人物身上也体现了小人物的残忍和无知,这些东西对活在现实社会的你我是有教育意义的。
接下来笔者将列出各位大牛对 《甄嬛传》 中的人物分析,其中也包含了自己的些许理解,但主要内容皆转载自互联网。
浣碧
浣碧是甄嬛的贴身丫鬟,同时也是同父异母的妹妹,因生母是罪臣之女,不得不隐瞒身份。
即便甄远道是把她带进了甄府,也只敢弥补她的生活品质,而不敢给她合适的教育,下图是浣碧和流朱俩人进宫前的穿着打扮,可以看出,浣碧的衣服比流朱好多了:
遗憾
小说和电视剧比较失当地一点是,没有让浣碧像华妃、安陵容和皇后那样,以自己的角度,来诉说一下自己的人生。
所以如今评价浣碧这个人物,是有些偏颇的。她童年和成长的经历究竟如何,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知道,就没有人会去像思考华妃、安陵容和皇后的人生那样,思考她的。缺乏了对她人格变化基本的了解,就会根据她之后的所作所为妄加评判。
生而悲哀
有些人从出生开始,便是悲剧,浣碧就是此种类型的人,她做为一个私生女,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私生女,是比嫡女、庶女还要卑微的阶级:
在电视剧中,皇后最后哭诉她作为一个庶女的悲哀,庶女要面对当时社会太多的歧视蔑视以及压迫,庶女从生下来就是低人一等的,而作为一个私生女,比庶女还要悲哀。
私生女是容易遭人诟病的:
母亲未婚先孕,这是不守妇道,往难听里说,就是淫妇,所以私生子、私生女从一出生开始,就要遭到众人的歧视。
私生女生活中的感情,是有缺憾的 —— 永远享受不到正常的父母的关怀。私生女的父亲常常是缺位的,所以私生女对于父亲角色的缺失,难免造成之后人生对于男性依靠的寻求。
私生女的母亲也很难尽职尽责,一方面她要保证生活继续下去,另一方面,她还要顶着众人有意无意间的耻笑的压力。这时候,难免忽略了孩子。
私生女的出生,就沾着父母遗留下来的道德污点。其次,父母在其成长中的失职,使得私生女内心促成了何种黑暗的变质,不得而知。可是我们能常常见到这种从小就在不健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之后为人不耻的行径的,这些行径往往会容易遭到别人的唾弃。
所以说,有些人的出生,就是悲剧:
你的性命来源于那两个人,可是那两个人就在你一出生,就给了你一堆必须承担的罪孽。
这两个人并未尽职尽责,即便他们给了你安稳的物质环境,可是不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这个责任在父母心里以及在社会观念中,都是认为不需要他们承担的。
你不健康的心理逐渐发酵,渐渐地成了一头怪兽,人们要追究地是为什么你会养成这样的心理,因为他们觉得,在同样的环境下,为什么别人没有,而你却有?
养而不教
浣碧大约在6岁的时候被甄远道领回府中,做了甄嬛的丫鬟。自始至终,浣碧都是清楚自己的身世的。
说不出的苦,便是浣碧人生中最常见的问题:
她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可是她不能和他相认,因为她父亲是有自己的家庭责任的,是有自己的官职地位的,他即便对浣碧的母亲多为痴情,他也不会做这样自毁前程的事儿。而浣碧的出生,是得到他的允许的,可是他只允许了她的出生,可没允许她能拥有一个正常的人生。再有,浣碧的母亲是不能名正言顺的死的,浣碧的母亲生前是甄远道的人,可死了却不是甄远道家的鬼,浣碧母亲一辈子的牺牲,换来的是什么?是自己做了一辈子他人口中的荡妇,自己的女儿做了一辈子自己父亲名正言顺的女儿手下的丫鬟。浣碧和自己的母亲一生为奴,却得到了这样惨痛的结果,这怎么能让人甘心?
其次,孩子与孩子之间,关于父母最大的争执便是偏袒的问题:
浣碧入府以后是成了丫鬟,而她服侍的,是自己父亲名正言顺的女儿。同为一个父亲的女儿,一个要做另一个的丫鬟。甄嬛有的,她都没有。甄嬛可以接受舞蹈训练,可以识字读书,可以发展男女关系,可以幻想自己的人生之后会如何如何。这些事情,浣碧都没有,并且所有人都认为,浣碧不该有。
生活中,甄嬛可以和自己的父亲母亲交流感情,可以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嬉笑玩耍,可以和自己的闺蜜分享内心的小秘密,可以在自己的父亲出差回来收到父亲买来的小礼物,可以在浣碧母亲的生辰忌日以及其他所有重大节日的时候,全家其乐融融地聚在一起享受美味佳肴。而浣碧呢?她只能作为一个丫鬟在旁边看着,伺候着。她只能看着自己的人生这样一点一点地被操纵着,被毁掉。她只能从她人生中唯一珍视的人 —— 她的母亲那里获得一点安慰,而她母亲的生辰忌日,可以在甄远道的生活中,像不存在那样被忽略掉。
浣碧的命运,和灰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大相径庭:
可是,灰姑娘是得到了王子的青睐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是死了的,她一边幻想着自己的祖母一边死掉的。
这些在浣碧身上,是没有发生的。不仅没有发生,浣碧还朝着相反的路走去。
对于悲惨的人生,如果有一个悲惨的结局,如果受尽悲惨的人反而更加良善的话,人们是愿意流几滴眼泪以示自己的良知未泯和同情的。可是当一个受尽悲惨的人反而像一个正常人那样追逐自己想要的人生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贴上不自量力、内心黑暗的标签。
浣碧的人生,名不正言不顺。被自己的父亲顶着爱的名义,生生被糟蹋了三次:
第一次是,出生。浣碧的出生就是错误,人们若是追究浣碧的原罪,就会说她本来就不该出生,可是出生这件事不是她自己做主的,应该是甄远道。
第二次是,浣碧被带进府中。
第三次是,当甄嬛的丫鬟。同样的父亲,同样的女儿,一个可以活得越来越有希望,一个从一开始,就得断绝人生所有的希望。
可是世人会把浣碧人生的不健康归结到甄远道身上吗?
不会。为什么?因为甄远道给了浣碧生命,带到府中还算给了浣碧生存的条件。而在众人心中,父母只要能让一个孩子活着,这个孩子就是应该感恩的。笑话!
心比天高
童年的经历让浣碧心理的严重不平衡,而且在这种不平衡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新性格:心气高远,目光短浅。
目光短浅,是因为浣碧没有甄嬛那样的生长环境。
她不精读诗书,也没什么见识,她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官宦小姐。
她虽然生活在官宦小姐身边,可是官宦小姐吃什么,怎么吃,吃完了如何评价,这评价会在众人心中起到何种微妙的反映,她是不清楚的。除了吃,穿衣,乐理,舞蹈,脂粉,首饰,浣碧也只能算是见过听过,要说了解,她是远远不及的。更别说谈起这些来的坦然,用起这些来的自然状态,浣碧是一概没有的。她缺乏作为一个小姐的基本条件,可是在她内心的认知中,她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官宦小姐的。
她的目的很单纯,为了让自己的娘入甄氏祠堂,而要入甄氏祠堂,她就必须得成为甄氏的小姐。所以她一直追逐着这个目标,可即便这个目标达成,浣碧仍旧是一个丫鬟,因为她远远没有一个小姐的基本生活方式,她也担不起。
浣碧随着甄嬛入宫后,见到了皇帝,见到了果郡王,见到了那么多歌舞升平,钟鸣鼎食,她的心越发不甘,于是她胆大到敢勾结华妃陷害甄嬛,敢当着甄嬛的面勾引皇帝。
浣碧也有很多不适宜的行为:
- 甄嬛在灵堂哭眉庄的死,屋外她就敢拉着玉娆问果郡王帅不帅。
- 内务府给她赐名,她当着甄嬛和一群太监的面就敢说干嘛给我的名字不从女。
- 她以为自己有希望赢得位分,便在行为上也开始目中无人起来,并处处给安陵容脸色看,间接地促成了安陵容日后的倒戈。
默默守护
借着某次探望落难被禁足的沈眉庄的机会,甄嬛设计揭穿了浣碧背弃小主的所作所为。浣碧迫不得已,坦言了自己对甄嬛的嫉妒,对生母的不平,不料甄嬛心底早已为她的终身幸福和她生母的名位做好了打算。在甄嬛对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之后,浣碧痛悔自己的过错,并从此安分守己,一直对甄嬛尽忠尽责,即使甄嬛荣宠尽失、出宫入寺也无怨无悔地随她一起吃苦,直到后来嫁入果郡王府。
当她嫁给果郡王后,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甄家二小姐,母亲入甄氏祠堂),剩下的心愿便是与果郡王携手一生。可是上天偏偏不作美,当看到果郡王死时,浣碧也绝望了,她人生最美好的依靠死了,她以后,也没什么滋味了,所以撞棺而死,算是情理之中。
人物评价
论及浣碧一生的悲剧来源。想来,应该是甄远道造成的。
浣碧的一生的开端,便是在被甄远道错误操控的状态下,逐渐变得心里不平衡,逐渐心气高远但是目光短浅。而在和甄嬛的相处中,逐渐变得自负,逐渐变得自作聪明。她是有自己的希望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她在为了自己的希望而抗争的这一路中,做出了很多别人不愿意理解的事情。
最后她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希望,可是希望转瞬即逝,她的死,也是死在了希望破碎之中。
至于她的目光不够长远,很大原因是因为她是作为丫鬟而非千金小姐被抚养,自然不及甄嬛有大局观。
另外,果郡王面对只会家长里短,争风吃醋的浣碧,和温婉贤惠,知书达理的孟静娴,日子久了,天平自然会倾向于后者。
本节参考阅读:
安陵容
《甄嬛传》 中的人物之一,初入宫的安陵容与甄嬛、沈眉庄结为姐妹,因与甄嬛关系密切而受了皇后的算计,逐渐与昔日姐妹越走越远,因多次设计陷害甄嬛、害死沈眉庄、对皇帝使用催情香等罪行,被软禁于景春殿,不许人服侍,如同在冷宫一般,且日日派人掌嘴,最终吃苦杏仁自尽。
身出寒门,童年黑暗
从安陵容最后和甄嬛自述身世,可以看出,从小就生活在家族阴影中,是导致她性格敏感重要原因:
你知道我的刺绣是谁教我的吗?是我娘,我娘曾经是苏州的一位绣娘,我爹很喜欢她。当年,我爹还是一个卖香料的小生意人,靠我娘卖绣品,给我爹捐了个芝麻小官,我娘为我爹熬坏了眼睛,人也不似从前漂亮,我爹便娶了好几房姨太太,我娘虽是正房,可人老色衰,又没有心机,所以处处吃亏,以致我爹在最后,连见他一面也不愿意。入宫后,华妃那样凶悍,皇后城府又深,连宫女都敢欺负我,我很怕,我每晚都做梦,梦见我变成跟我娘一样,瞎了眼睛,受人欺凌,生不如死。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安陵容的父母给了她多坏的影响,父亲的忘恩负义,母亲的隐忍屈辱,可以想见她在家中的日子过得有多艰难,也可以想见她内心有多黑暗。
入宫之后,这黑暗更加黑暗,之前即便黑暗,可毕竟是亲爹,不至于无情无义不管不顾,而且有亲妈在,即便受苦,两个人也可以互相劝慰。可是入宫之后呢?地位一落千丈,屈辱欺压不减反增,而且面对的是没有一点情感联系的宫妃,可以说,入宫之后,她内心的黑暗加深,也更加无助,此时的她,孤立无援。
与甄嬛的疏远
她和甄嬛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在她们两个这段关系中,往上扯到了沈眉庄、淳常在、皇后、华妃,往下扯到了流朱、浣碧、宝鹃。
起先,甄嬛的行为对安陵容来说,的确算是帮助,比如:
- 在选秀时,夏冬春欺辱安陵容时甄嬛挺身而出为其解围,这时候安陵容对甄嬛已经有了感激之情。
- 甄嬛的海棠花也可以算是小小地帮助了安陵容进宫。
- 甄嬛邀请安陵容去她家中居住,此时的安陵容,可以说是十分感激甄嬛,并且真心认为甄嬛是自己的好姐妹。
进宫之前,安陵容对甄嬛的感情,有感激,有喜爱,可以说,都是好的,并且此时因为没有利益冲突(比如皇上的宠爱),流朱、浣碧对安陵容也是以礼相待。
接着,她们进宫了。
沈眉庄
进宫之后,安陵容发现,自己和甄嬛的情谊是远远比不上甄嬛和沈眉庄的情谊的,并且她发现,和甄嬛对沈眉庄相比,甄嬛对她,真是算不得什么,而她对甄嬛,可是掏了心的。
甄嬛和沈眉庄的情谊愈演愈烈,她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在甄嬛的朋友圈里,她的地位十分地低。
这时候她(去冷宫)杀死了余氏,更多的是出于对甄嬛的考虑,想为甄嬛出一口气,而当她走到碎玉轩的时候,却听到甄嬛和沈眉庄在背后议论她的狠毒,议论没有料到她是这样的人,可以说,此时她和甄嬛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淳常在
淳常在的出现,更使她明白自己在甄嬛内心的地位之低:
她感觉到,甄嬛和淳常在更交心,也更包容珍惜。
她也感觉到,甄嬛并不是只对她好,甄嬛是那种对很多人都很好的人,她并没有多独特,所以甄嬛也没有必要在她心里多独特。
淳常在在甄嬛面前讽刺安陵容的绣工小气,甄嬛并没有更多的态度表示,事后居然送了一堆礼品过来。
她明白自己在甄嬛心中不仅地位低,在自己受到侮辱时,甄嬛是有权衡的,甄嬛连帮腔都帮得微弱。不仅如此,甄嬛还看低了她,甄嬛以为凭借一些物品就能安抚她,她错了,用物质安抚一个人,实则是瞧不起这个人。
而安陵容,不是那种用物质来满足的人,她出身寒门,可并不微贱,甄嬛并不了解安陵容的心性。
华妃
华妃对甄嬛和沈眉庄针锋相对,安陵容本来并不好的生活,此时更是雪上加霜。
再加上这时候安陵容已经觉得甄嬛和沈眉庄并没有真心接纳她,并没有把她当做她们圈子里的人,而她在别人眼中,确是她们圈子里的人无疑,她两面不讨好。
之前甄嬛对她和沈眉庄说了多少句,“以后在这宫中,只有咱们三个可以相互帮扶了”,可实际上沈眉庄和甄嬛,都自己成功上了皇上的床,却对她不管不顾,而在沈眉庄被陷害禁足,甄嬛终于开始帮扶她了,这时的心意自然明了,代替沈眉庄争宠。
华妃的出现,使得安陵容开始想疏远甄嬛和安陵容了。沈眉庄的禁足,使得甄嬛开始利用安陵容了,安陵容也察觉到了,可是并未反抗。
皇后
安陵容的父亲进了牢狱,安陵容救父心切,去找甄嬛和沈眉庄寻求帮助,沈眉庄听了苏培盛的话,打了退堂鼓,放弃写信给家中。此时皇后来到安陵容处,趁机威逼利诱安陵容,安陵容开始向皇后阵营走去。
即便如此,安陵容在皇后身边并不好过,子嗣对于嫔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皇后对祺贵人之流还只能暗中动手脚不让她们受孕,而对安陵容,则是直截了当的一碗避子汤,由不得她有任何异议。
浣碧、流朱、宝鹃
浣碧流朱,她们两个应该并不太看得起安陵容。尤其是浣碧,安陵容每每得宠,浣碧的反应都是讽刺。之后甄嬛把安陵容送给她的料子给了浣碧,安陵容自己都舍不得那布料,给了甄嬛之后甄嬛赏赐给了丫鬟。即便那丫鬟是她妹妹,无论如何,在旁人看来,这都是太不尊重人了。
甄嬛此时,并没有多考虑安陵容的感受,浣碧的显摆嘲讽也加深了安陵容和甄嬛的隔阂。
宝鹃的挑拨也加深了两人的隔阂,宝鹃一直拉着安陵容走向皇后阵营,告诉她要独立。
最后,她离开了甄嬛。
笔者认为,安陵容对甄嬛要求的太高了,甄嬛对沈眉庄好是因为她们是自小相识,甄嬛与安陵容认识的时间并不长,自然不会像对待沈眉庄一样对待她。
而且甄嬛周围的朋友众多,需要顾及的人也就多,面对抉择时内心自然会有所取舍,反观安陵容,最初她只与沈眉庄和甄嬛要好,她投入到甄嬛身上的感情和精力自然要比甄嬛投入给她的要多。
因此当安陵容从甄嬛身上得不到她想要的反馈时,就产生了甄嬛并没有真心对她的感觉,殊不知朋友相交需要一步步的来,急不来。
与甄嬛的恩怨
安陵容对甄嬛的所做所为:
甄嬛的孩子小产。
甄嬛送去的宫女菊青枉死。
沈眉庄难产血崩。
纯元故衣事件,甄嬛在碎玉轩的绝境中苦苦挣扎,安陵容却步步歹毒的想要置她于死地。
其实她们之间关系恶化到这样的地步,有很多来自于外界因素,淳儿的无心之言、浣碧的有意排挤、皇后的蓄谋挑拨、皇帝的三心二意,都曾促成安陵容和甄嬛误会加深,终于直到最后,再没有退路,再不可回头。
所以甄嬛对安陵容说,不会恨她,但也不会原谅她,因为太不值了。
也许从一开始便是错的
卑微的出身和阴暗的童年,曾在安陵容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而紫禁城――这个封建皇权影响最极端、等级矛盾冲突最激烈的皇家禁地,又把她那些心理伤痕无限制的撕裂和放大,终于她彻底扭曲了。
虽然,安陵容的性格一开始就是有缺陷的,但如果她没有入选,而是在她的家乡松阳县,结局又是怎样呢?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安比槐虽然不重视安陵容的母亲,但女儿毕竟是自己亲生的,即便同样不重视,为了面子,出嫁时该有的嫁妆也不会太少。在外人看来,安陵容就是县丞家嫡出的千金小姐,又生得清丽可人,还善女红,懂制香,会唱曲,这几乎就应该是她在松阳县的形象。要知道,天高皇帝远,父母官就是天,县丞近似于今天的副县长,大小都是个官,安陵容是正儿八经的官家小姐,又是嫡出,虽然她的条件和出身在宫中那些世家小姐看来实在不值一提,但在松阳那么一个小小的县城,她还是十分出众的。若是在家乡寻得一个地位不高的小吏或普通小富人家的公子做夫婿,她是会满意的,因为如果没进宫,她就永远不会见到那么大的世面,也就不会有那么大的落差,至少她不会像在宫中一样自卑,性格中的缺陷也不会越来越严重,而且能做个正房夫人。以安陵容在前期的表现看来,她本性是善良的,从后期表现看,她也算聪明,所以即便以后要应付其他姬妾丫鬟,因为不会有像甄嬛或皇后那个等级的对手,她是能应付的,至少不会落得像她母亲一样悲惨。
人物评价
安陵容有万般怨毒,其实她到底也只是这深宫巨兽吞噬掉的一缕尘埃,她苦心保全父亲,可最后父亲仍被皇帝问斩,就连她自己死在重重阴霾的宫闱中,恐怕也没人会伤心留意。
如孤草一般的出身,也如孤草一般的死去,就如她自己所说“我这一生,原本就是不值得的”,既不值得被憎恨,也不值得被原谅。温顺谦逊,却最终甘为他人利用,与甄嬛眉庄再无姐妹情分可言。
哀其不幸,怒其错争,卿本佳人,奈何为凶。
雨果在 《悲惨世界》 中写道:当一个人内心黑暗时便会犯罪,有罪的不是犯罪的人,而是制造黑暗的人。
本节参考阅读:
华妃
华妃年世兰,电视剧 《甄嬛传》 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年羹尧之妹,掌有协理六宫之权,恃宠而骄,雍正曾经也是真心喜欢她的,只可惜她的嚣张跋扈害了她自己。
历史上的年世兰有孩子也算善终,所以不去谈她,这个地方只谈电视剧里的年世兰。
家世强大、飞扬跋扈
人要有修养,修养是怎么来的?除了知识储备,最重要的是家庭氛围的熏陶,家庭成员的潜移默化,这个,绝对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和沉淀。
年羹尧是靠拳头打天下,他的人生哲学,简单粗暴得令人发指:
第一,肆无忌惮地炫耀军功,以威势压人,该享受一定要享受,高调做人高调做事!
第二,发自内心地觉得皇帝的天下就是他打下来的,皇帝欠他的情一辈子还不完,皇帝不仅要还债给他,还要给年家所有人好处。
第三,曾经是奴才的自己翻身当了主人,必须看不起奴才,必须和奴才们区分开来,他年羹尧,已经不是奴才啦!
有这种哥哥,华妃自然学不到什么好,来看看以下各种对比:
甄嬛的爹妈跟她说,不要去惹华妃,能躲就躲,低调,低调。
年羹尧跟华妃说,甄嬛惹你是不是?老子马上去收拾她爹!
皇帝要给甄嬛她爹加官进爵,甄嬛说,老爸年纪大了,有心无力,算了吧。
华妃觉得皇帝给年羹尧的儿子的恩宠还不够,直接在饭桌子上就敢甩脸子。
皇帝主动要求让老丈人去看看甄嬛,结果甄嬛她爹说,那是后宫,我是臣子必须避嫌,等到皇帝正式传召,我让她母亲来看她。
皇帝随口说了一句,华妃你好久没见你哥,吃完饭让你哥送你回宫。没想到年羹尧一点不推辞,就这么护送华妃娘娘回后宫了。
华妃娘娘学到了年羹尧的所有缺点,却偏偏没学到年羹尧驰骋沙场的运筹帷幄和足智多谋。
智慧欠缺,手段不高明
与甄嬛的才貌双全不同,华妃并未拥有与她美貌成正比的智慧,这令她无缘成为皇帝政治上的贤内助,只能在后宫想方设法谋得专宠。
除了曹贵人给华妃出的那些极品损招,华妃自己想出来的整人的主意,都十分地简单粗暴,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她干的:
折腾眉庄黑灯瞎火看账本
贴身太监将淳常在推进湖中淹死
甄嬛久跪失子,虽然后来大家都知道主要责任是在安陵容和皇后,可当时在众目睽睽之下确实是你华妃把人家孩子搞掉的,皇帝不找你麻烦找谁?
可以说华妃争宠的手段虽然毒辣,但并不算高明,只能为她谋得一时之利而没有长远之效。
表里如一
华妃的缺点很多,但她有一点,整个后宫的女人可能都比不上。她这个人,真的是表里如一且容易相信别人。
喜欢权势喜欢地位,就毫不犹豫地跟皇帝说;皇贵妃没封成,不高兴就是不高兴,坚决不伪装;讨厌谁干脆直接宣战,当着你的面告诉你。堕胎药是端妃给的,那就和皇帝没关系;皇帝赐了欢宜香,那就是对她的褒奖,天天点;皇帝说爱她,那就是爱她,绝不是因为她哥哥的缘故。
皇帝的爱
皇帝对华妃确实有愧。
毕竟他们是患难夫妻,经历了生死之战,好不容易一起走上了人生巅峰,结果丈夫为了自己,又亲手把妻子推下了悬崖。这种愧疚,使得皇帝到了最后,都不愿意处死华妃。这对夫妻因为所处立场的不同,对爱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皇帝必须根据形势变化和利益最大化,随时变更爱的标准和对象,而华妃的爱只有一个对象,皇帝,从来都只有他,不管他是王爷,还是皇帝,她觉得这个男人永远会爱她,永远会包容她,于是她向他要各种各样的东西,犯下了各种不可饶恕的罪恶。因为她真的相信,皇帝爱她。
华妃犯下的所有罪孽里,有一条,是卖官鬻爵,以皇帝对后宫贪污进而干政的零容忍,皇帝当时杀了她合情合理。但皇帝没有。皇帝很了解年世兰,他知道,年羹尧有干政的心思,但年世兰没有。年世兰就是单纯地喜欢钱,喜欢有人去求她的感觉,她那颗脑子里,没有那根弦。
皇帝自己知道,这个后宫里,对他的爱从一而终,且确实没有觊觎他皇位的女人,就年世兰一个了。
华妃的悲剧正是拜这段痴恋所赐。当她被皇帝赐死,挣扎还想挽回爱人时,甄嬛将欢宜香的秘密和盘托出,专宠的赏赐居然是皇帝平衡前朝权力的手段。真相像一把锐利的刀子,刺破了华妃最后的武装,她爱了皇上一生,却连这一生都变成了一个笑话。华妃绝望自戕,只留下一句:“皇上,你害得世兰好苦。”
人物评价
华妃是正经名门出身,一个被惯坏了的任性“小公主”,从前在年府如此,进了宫,盛宠之下坏脾气更是变本加厉。
但从另一面看,华妃纵然飞扬跋扈,但性情也算是直来直往,喜怒常形于色。
在阴谋被揭发后,敢言“本宫做了就是做了,就是见不得那些贱人得宠”,所以即使她坏事做了不少,看似到处搞破坏,实际上比起那些包藏祸心、躲在暗处放长线钓大鱼的真正狠角色来说,只是小巫见大巫。
笔者就用华妃的一句话来给出评价:
做衣如做人,一定要花团锦簇、轰轰烈烈才好。——华妃
本节参考阅读:
曹琴默
电视剧 《甄嬛传》 中的角色,足智多谋,善于应变,是不可多得的参谋型人才。初期一直依附于气焰嚣张的华妃年世兰,为她出谋划策,为非作歹。甄嬛和皇帝一起扳倒年羹尧时,眼看华妃失势,曹琴默立即倒戈相向,后被皇帝命太医给她下慢性毒药致死。
才色全无
曹琴默没什么特别之处,皇上不怎么宠爱她,她身无所长,这点比陵容还要惨:
华妃虽然嚣张跋扈,起码她既年轻又漂亮,还有煊赫的家世。
皇后虽然人老色衰,起码她可以母仪天下(当然这只是表面现象)。
甄嬛就更不用说了,年轻美丽,聪慧善良,皇上最宠爱她,还会跳惊鸿舞。
安陵容虽然身份卑微,至少她还会弹琴唱歌,还会冰嬉。
甚至连淳常在的天真无邪、可爱灵巧都没有。
齐妃又笨又没家世(齐妃的父亲只是个知府,因贪污受贿被康熙流放),人老珠黄,却身在妃位,为何?人家有个儿子。
没家世、没才艺、没长相,还偏偏生个女儿,难怪皇上不怎么宠幸他,这么多年还只是个贵人。
智计过人
所幸,曹贵人的智谋是一流的,老天还算公平。否则,像她这样想在后宫立足,几乎是不可能的。可她却做到了,其中虽有华妃的提携,但更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她拥有与甄嬛不相上下的高智商,且善于洞察世事人心,别的不说,单就她能躲过各种明枪暗箭,在皇后的严防死守下,平安生下温仪公主,就足以说明此人的本事了。
她辅佐华妃,与甄嬛多次较量,丝毫不落下风,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她谋划计策,不但设计巧妙,而且手法灵活多变,令对手难以招架。惊鸿舞事件便是她的代表作:
先用果亲王离间甄嬛和皇帝,一计不成,再用惊鸿舞为难甄嬛,甄嬛虽然成功过关,但曹琴默机锋一转,借惊鸿舞引出梅妃的楼东赋,勾起皇帝的旧情,从而使得华妃复宠。
计中有计,环环相扣,令对手防不胜防。甄嬛等人之前装神弄鬼的努力付之东流,真是一招妙计。
陷害眉庄假孕,更是神来之笔:
前期准备工作细致充分,什么太医暗中给方子调理身体,继而呕吐爱吃酸,口味改变,再安排刘畚伺候小月,那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人人都知道眉庄怀孕了。
再后来太后赏赐金钗,皇上提升位分,赏赐封号,眉庄的风头,一时无人能比。
而曹琴默在眉庄最春风得意的一刻,皇帝和所有妃嫔齐聚咸福宫,其乐融融之时,将整个事件捅破,这招杀伤力极大。突如其来的一击,把所有人都打懵了。
眉庄登高跌重,措手不及。甄嬛虽然猜到是圈套,但苦无证据,且在皇帝盛怒之下,也无计可施。
最终眉庄被降封、禁足,继而失宠、心灰意冷,最终退出了后宫争宠的行列,华妃成功除去了一个劲敌,也间接打击了其他嫔妃。曹琴默看似稀松平常的布局,却暗藏杀机,令人猝不及防。
此外,曹贵人还颇有急智:
刘畚被抓,假孕事件真相大白,华妃即将大祸临头,此事曹贵人没有慌乱,她推翻了华妃要去找年羹尧帮忙的想法,反而鼓励华妃去研究治疗时疫的方子。
两件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曹贵人却能发现其中的联系,一下子抓住了主要矛盾,围魏救赵,结果时疫的方子一出来,华妃立下大功,绝处逢生。
向来一俊遮百丑,加上皇帝余情未了,假孕事件遂不了了之,眉庄白吃了个哑巴亏,曹琴默四两拨千斤,一下子扭转了局面。
人物评价
电视剧里并没有详细交代曹琴默的出身,因此也无法分析她性格形成的原因。不过曹贵人的外交手腕和待人接物的水平无疑是极高的,她的谋略绝对不输于甄嬛,单讲头脑而言,两人或许不相上下。但要说到八面玲珑的本领和后宫中的生存智慧,她比甄嬛都是只高不低的。
她之所以位份不高,只是因为先天硬件条件差了点。
笔者认为:
不论是先期对华妃的辅佐,还是后期的倒戈,曹琴默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她的女儿。如果说华妃是为了爱情而争宠,那么曹琴默就可以算是为了亲情而参与宫斗。
本节参考阅读:
雍正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甄嬛传》改编自同名小说,而小说是 架空历史 的(凭借着少量的历史资料为根据,创造出虚构的新的历史世界),因此小说里的故事也都是强加到雍正身上的,我们也只会针对电视剧里的雍正来分析。
人物性格
他自小在亲情缺失的皇家长大,过早地接触了世态炎凉,人性丑恶与权力倾轧。他经历了父皇的冷落(舒太妃专宠)和母亲生存的挣扎,无意中撞破舅舅隆科多与母亲的奸情(小说杜撰)更是给他留下了终生阴影。或许一个缺爱的童年真的对人的影响很大吧,终其一生,皇帝也学不会爱人。
他坐拥江山,却只余无边孤寂,他曾经拥有爱,却终于因错而过。
他忌惮一切,疑心所有人,是因为他一直处于一种缺乏安全感的状态。
冷酷无情,宠而不爱
后宫的女人他从来只视为玩物,都是他算计的对象,他一直在寻找着与纯元相似的影子,却从来不会真正珍惜任何一个女人,他可以宠爱她们,也可以随手捏死她们:
赐华妃的欢宜香,对于一个一心一意爱她的女人,表面他极尽宠爱,背后利用算计,剥夺了她生育的权利。 后来,在太后宫里,太后问他要不要继续赐华妃欢宜香。其实当时,华妃体内积累的麝香已经使她成为了不孕体质。他当时一笑,说“当然要继续赐!”那笑容多么阴险,细思恐极。这样戕害一个爱他的女人........他似乎以此作为对年氏跋扈的一种变相报复.......可怕。
当年,年世兰在王府时怀上孩子他手刃亲子更是错事,稚子何辜!他还没当上皇上就已经防着年氏一族了,已经准备好要狡兔死走狗烹了。
后来皇上利用了端妃对自己的爱,让端妃背年世兰丧子的黑锅,使她被强灌一碗红花不得生育,使她长期受到华妃的折磨生不如死,又是何等凉薄?他用一个无辜女人的牺牲来平息另一个女人的怒火,毫不顾惜。所有人在他眼里都只是棋子。
还有皇上早年为了制衡华妃,授意皇后让敬妃搬入华妃宫中,还故意升敬妃的位,使她与华妃平起平坐,使她成为华妃的眼中钉肉中刺,并导致她也因欢宜香摄入过多不能生育。这是何等无情。
包括他逼自己的亲生母亲——太后,手刃老情人,使太后心死病重。
从四郎到皇帝
他从四郎变成皇上,一路走来已经沾上了多少人的鲜血?他对嬛嬛吐露心声时说,“朕与母后决定夺皇位的时候连老十四都算上了!朕早就忘了自己还有什么亲兄弟!” 还有就像他对被自己灌醉了的果郡王说的,“你什么都没有,也不配有。”那种自私与狠戾才是他内心的真正面目。
身为君主的他早就心理变态了,头脑里只余阴谋与算计,唯一一点假假的温情都献给了死去的纯元。
脆弱的一面
太后死的那个晚上,皇帝跪在床前说了下面一段话:
快睡吧 好长大
长大把弓拉响
这样哄孩子的歌
你从来
从来未对我唱过
您能为我唱一遍吗
皇额娘
首先说一个细节, 《甄嬛传》 中“你”、“我”等称呼的运用是非常讲究的,这里皇上不再自称为“朕”,而是自称为“我”,称太后为“你”和“您”,此时他不再是皇帝,而是一个始终渴望母爱而不得的孩子。
类似的可以参见太后毒杀隆科多后的一段独白,太后没有自称“哀家”。
临终的要求
临终时,他第一次向甄嬛袒露了脆弱,第一次感叹自己的无力,第一次流露了真情,可是,熹贵妃钮怙禄甄嬛已经不在乎了。
他弥留之际为什么求甄嬛喊他一声四郎?他可从来不曾这样求着人。甄嬛以为他又是想借此缅怀纯元,其实不然。他这一辈子活得太累了。最后他怀念的,是做四郎而不是做皇上的日子。赤诚相对,卸下心防,他才终于可以做自己。
人物评价
看 尼可罗·马基亚维利 的 《君主论》 ,整本书字里行间,透出的都是带着血色的四个字——“帝王之术”。简言之,帝王之术就是算计、狠绝:
狠,不仅是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
绝,不仅是绝人之情,更要绝己之情。
在政治里,容不下天道人伦,父不惜子,子可杀父,夫妻互谋。
坐在皇位上的人就需要时时提防有人惦记他的位子,确保位子的独一无二性,这就是所谓的“卧榻之侧,岂容酣眠”。
所以笔者认为,皇帝的所作所为皆因他所处的位置要求他必须这么做。前面细数了皇帝的薄情,但是笔者认为皇帝的薄情也是由多个原因造成的:
儿时成长环境亲情缺失,导致性格冷酷、敏感、多疑。
他是坐拥天下的皇帝,他一个人去面对整个后宫、整个紫禁城乃至整个天下,他不敢轻易爱。
为了保住皇位,必须得顾及前朝、顾及大局,因而数次冷落甄嬛、让端妃顶锅、给华妃欢宜香。
本节参考阅读:
甄嬛
甄嬛,原名甄玉嬛。后因嫌弃“玉”字辈太过俗气而改名甄嬛。电视剧《甄嬛传》中的女主角。初期与世无争,后因在后宫算计中受到影响,一步步变得城府至深,后成为圣母皇太后。
家世与性格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甄嬛的家世虽说比不上华妃,但也算得上是名门大户了,父亲甄远道是吏部侍郎,母亲为正三品诰命夫人,自小便是锦衣玉食,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家庭成员和谐,可以说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官家大小姐。
在进宫之前,甄嬛聪明善良,很有自己的个性,从小说的原文中可以看出一二:
爹唤我一句“嬛儿”,眼中已有老泪。我坐在爹身边,终於枕著爹的手臂呜呜咽咽的哭了起来,
爹唤我:“我儿,爹这麼晚来有几句话要嘱咐你。你虽说才十五岁,可自小主意大。七岁的时候就嫌自己的名字‘玉嬛’不好,嫌那‘玉’字寻常女儿家都有,俗气,硬生生不要了。长大后,爹爹也是事事由著你。如今要进宫侍驾,可由不得自己的性子来了。凡事必须瞻前顾后,小心谨慎,和眉庄一般沉稳。”
除此之外,甄嬛对爱情也有自己的想法。
甄嬛的爱情观
甄嬛的爱情观是什么呢? 《甄嬛传》 第5集,甄嬛在除夕夜倚梅园中许愿,小说原文中写到(电视剧的情节也差不多):
我情不自禁走近两步,清冽的梅香似乎要把人的骨髓都要化到一片冰清玉洁。我喜爱得很,挑一枝花朵开得最盛的梅枝把小像挂上,顾不得满地冰雪放下风灯诚心跪下,心中默默祝祷:
甄嬛一愿父母安康,兄妹平安;
二只愿能在宫中平安一世,了此残生;想到此不由得心中黯然,想要不卷入宫中是非保全自身,这一生只得长病下去,在这深宫中埋葬此身,成为白头宫娥。
这第三愿想要“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更是痴心妄想,永无可期了。想到这,任凭我早已明白此身将要长埋宫中再不见天日,也不由得心中酸楚难言,长叹一声道:“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对于最后一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甄嬛并无感叹容颜易变之意,甄嬛此时觉得此身将要长埋宫中再不见天日,酸楚难言,故借梅花喻自己,希望有解意之人,与之偕老。
甄嬛的第三愿“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这句诗出自《白头吟》:
白头吟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徒徒。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白头吟》 这首诗,小女人心性很重,但是小女人的爱情,对于其他小女人来说,足够可以,足够感人。
甄嬛就陷入了对这样爱情的憧憬当中去了,虽然她有着对于爱情未来的渺茫与点滴地不安,但是究竟爱情尽头有什么难关等着她,甄嬛是预想不到的。
所以甄嬛的爱情观,很普遍,很大众化,也是经不起颠覆和考验的。
与皇帝的爱情
皇上最初被甄嬛的容貌吸引住了,因为甄嬛很像故去的纯元皇后,而纯元皇后和皇上是真爱。
御花园相见
第一次面对面:
在御花园中,甄嬛吹笛被皇上听见。皇上说出这笛声中有想家的心思。甄嬛回答,曲有误,周郎顾,王爷的心思堪比周公瑾。皇上一语点破甄嬛内心的想法,甄嬛也就少了些矜持,文艺青年的交流也就上了一个档次。而皇上也进一步被甄嬛吸引,因为同样会吹笛的不止甄嬛,还有故去的纯元皇后。
第二次在御花园中见面:
甄嬛发表了对于杏花的看法:杏花不似桃花艳丽,又不似寒梅清冷,格外温润和婉。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甄嬛接下来对杏花进一步的点评:杏花虽美,可结出的果子极酸,杏仁更是苦涩,若做人做事皆是开头美好而结局潦倒,又有何意义。倒不如像松柏,终年青翠,无花无果也就罢了。
开始对杏花的点评与常人无异,之后对杏花的点评就颠覆了传统的价值观,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番点评不仅新颖,还有一份高洁的心性。皇上进一步被甄嬛吸引住了,这次的吸引,是没有纯元皇后的因素在的。
掉入爱情悬崖
一来一合,甄嬛和皇上早已有了内心的交流,而皇上和甄嬛两人缺少的,并且追求的,就是这种心与心的交流。之后甄嬛回到碎玉轩,心神不定,开始抱怨。
这一点也就显现了甄嬛内心的焦躁不安,也就是说,甄嬛也进一步地被皇上吸引住了。
第三次在御花园,甄嬛在雨中等皇上,却没等来,甄嬛此时有些失望了,之后甄嬛回宫,弹琴吟诵了《山之高》:
山之高,月出小。
月之小,何皎皎。
我有所思在远道,
一日不见兮,
我心悄悄。
皇上和甄嬛的交流,是文艺青年交流的套路,而果郡王和甄嬛的感情历程,也是文艺青年的套路。他们三个,是一路人。
彻底沦陷
第四次御花园见面,此时余莺儿以上犯下,冒犯甄嬛,口出狂言。这时候被皇上看见,为甄嬛解了围,并解释下雨天没来的缘由以及对甄嬛的牵挂。
之后两人开始了一番互相关心的交流,皇上把甄嬛抱回了碎玉轩。紧接着,皇上赏赐了甄嬛一堆东西。
这些大面积的恩宠可谓是冲击了甄嬛幼小的心灵,满足了甄嬛对于爱的想象。之后皇上赐浴,有一种“春寒赐浴华清池”的赶脚。模仿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紧接着,甄嬛侍寝,发表了新婚之夜要烧红烛到天明的想法。此时他们俩,不再是局限在谈些诗词歌赋人生哲学的范畴,更多的是恋爱期小情侣的耳鬓厮磨。
再然后,椒房恩宠,枣子花生意喻的早生贵子,吃生饺子。可谓是更加动了心思,进一步满足了甄嬛对于爱的想象。
之后,一连七日的专宠,给足了甄嬛面子。我们紧接着看到的,便是皇上不来,甄嬛的失落。以及皇上本来要去别的妃嫔那儿,却在听到甄嬛的琴声之后来到了碎玉轩,甄嬛欣喜若狂。
从这可以看出,甄嬛彻底沦陷了。再然后,便是皇上对甄嬛处处加以照拂,给她扇风的风轮,知道她的口味。皇上对甄嬛毫不吝啬的给予,甄嬛是受宠若惊,因为他是皇上,因为他有三宫六院,可是独有她,受到这么大的恩宠,可以想象此时甄嬛的心境,复杂而又不平静。
感情巅峰
但是好景不长,紧接着皇上和甄嬛之间的感情就有了越来越多的裂缝(主要是皇帝的多疑导致的):
起先是皇上试探甄嬛是究竟因他是皇上而爱他,还是因他当日冒充果郡王而爱他。
再接着,便是甄嬛被曹贵人推入绝境,让她跳惊鸿舞的时候,皇上没有替她出面解围,反而把她充当对付十王爷的工具。
再然后便是沈眉庄被陷害假孕,皇上的无情,他们两人此时此刻已经有了疏离。
但是夜间打雷,皇上从华妃处立马赶到甄嬛处,两人相拥,在相拥的过程中有一个小细节,皇上在抱住甄嬛的时候把被子捂上了。之前他们两人有了恩爱的升华,也有了罅隙。但是此时,他们两个都不顾一切地向对方靠拢,而且靠拢的过程中还处处为对方着想,所以他们两个此时,到达了感情的巅峰。
皇帝入坑
之后,有一段是皇上夜间读诗,苏轼的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皇上因此想起了纯元皇后,想必皇上和苏轼当时的心境也差不多吧。一边悼亡妻,一边宠爱新欢。似乎大部分悼亡诗都是和新欢打得火热的时候写出来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真的爱上了甄嬛,可是这爱中有郁结,他需要消化掉,以悲来消化欣喜,是最好不过的了。于是他怀念起了纯元,而其实此时皇上的真爱,应该是甄嬛了。
再然后,皇上对甄嬛更加宠溺,送了同心结,还送了蜀锦做的玉鞋,还一同研磨抄诗,还让甄嬛坐龙椅。
甄嬛呢,也没闲着,和皇上打情骂俏,之后送给皇上自己亲手绣的睡衣。
恩爱与矛盾交织
对于皇上和甄嬛之后的细节,简单概述一下,皇上和甄嬛之间的恩爱:
比如皇上给甄嬛化姣梨妆
比如皇上为了甄嬛的生日找果郡王来帮忙
比如甄嬛用蝴蝶吸引皇上时皇上立马回心转意
比如甄嬛给皇上出主意来对付十王爷
比如皇上和甄嬛联手扳倒华妃和年羹尧
比如甄嬛因故衣事件被禁足时皇上在听到甄嬛生病之后立马允许甄嬛可以治病
而皇上和甄嬛之间的矛盾也有不少:
比如皇上怀疑甄嬛抓到刘畚是有意为之
比如甄嬛小产之后皇上并未处罚华妃
比如皇上在甄嬛小产之后来看她得到的却是甄嬛的冷言冷语
比如甄嬛小产之后皇上立马宠幸了安陵容
比如皇上因为故衣事件处罚甄嬛
比如皇上写得“菀菀类卿”伤到了甄嬛痛处。
皇上和甄嬛之间,实在是有太多大面积的事情发生了。
沉痛的伤害
两人从相知到相互吸引,再到相互逐渐恩爱,再到爱到巅峰,虽然这其中有着皇上的多疑对甄嬛的伤害,但是伤害都不大。
但是小产之后,甄嬛就对这份感情逐渐地不自信,开始对皇帝失望:身为自己的夫君却不能保护她和孩子,小产之后也不能为孩子主持公道。
上图是甄嬛听到孩子没了之后的样子,也是甄嬛在电视剧中遭受到的第一次重击,痛彻心扉。
流朱之死
小产之后,甄嬛复宠,他们两个是弥补了这道裂缝的,可是裂缝刚刚补好,纯元皇后的故衣事件发生,甄嬛被禁足,生病无法医治,流朱为保甄嬛性命,以死惊动圣驾。
上图是甄嬛听到流朱死讯后,在用手砸床,此时甄嬛手上有伤。
甄嬛自述,自小与流朱一同长大,就像自己的亲妹妹,她愤怒的用手砸床,说明对自己无力保护亲人而深深自责,这也是甄嬛遭受到的第二次重击。
菀菀类卿
下面是甄嬛与皇帝在45集中的对话,甄嬛此时是被彻底地否定了,而她和她的感情,也彻底地跌落到了谷底:
甄嬛:寄予宛宛爱妻,念悲去,独余斯良苦此身,常自魂牵梦萦,忧思难忘,纵得菀菀,菀菀类卿,暂排苦思,亦除却巫山非云也,除去巫山非云也,好一个除去巫山非云也,难道我得到的一切,全是因为纯元皇后,为了一个菀菀类卿,那我算什么?我究竟算什么?
皇上:你知道了,其实能有几分像宛宛,也算是你的福气。
甄嬛:是吗?究竟是我的福还是我的孽?何止是皇上错了,我更是错了。这几年的情爱与时光,究竟是错付了。
上图是甄嬛听到“菀菀类卿”后,悲伤欲绝样子,也是甄嬛遭受到的第三次重击。
恩断义绝
甄嬛生下胧月公主之后就离宫而去。
上图是甄嬛在生完胧月后,皇帝坐在床边告诉她,他们还可以回到从前一样,甄嬛:“你以为,还能回到从前吗”。
笔者认为:甄嬛小产、流朱之死、扳倒年羹尧后甄远道被流放、菀菀类卿等事件接连发生,皇帝一次次的伤害,一次次的不信任,已把甄嬛搞的疲惫不堪了,以甄嬛倔强的性格,宁可不要这种所谓的爱。
随后留下《诀别书》中的一段诗句: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恋爱的这个过程,就是有诸多预料不到的开心和难过,开心最高的层次也只能是几倍,而难过却可以提升无数倍。
甄嬛是第一次经历这些,由一个单纯的小女孩内心“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想法,逐渐成真,却在这成真的过程当中一步步地看着它毁灭,甄嬛的心理落差可以想见。
鲁迅曾经在中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说过: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与果郡王的爱情
果郡王和甄嬛都认可爱的重要性,一个人认同爱,并且愿意敞开自身去追求爱,一旦遇到同类,很容易沦陷。
果郡王的性格,在最初就有了一个模糊的轮廓,对于男子建功立业并未有太多想法,对宫中权势地位的争夺并不感兴趣。
爱情起点
除夕夜时,果郡王跟随皇上去了倚梅园,在倚梅园中,果郡王听到了甄嬛许愿,并拿到了甄嬛的小像。
随后皇上命苏培盛找人对“逆风如解意”的下句,余莺儿冒名顶替甄嬛,但是在皇上说道“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时,余莺儿并不知道这首诗,果郡王看穿了余莺儿的心思,于是随口说,这是李白的诗。
实际上,这是果郡王的一个小试探,见到余氏恍然大悟的样子,更起疑心,她连这不是李白的诗都不知道,又怎么能说得出“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的诗来?必然是假冒的。
但是果郡王见皇上似乎喜欢这个女子,也不再多事,只是在宫门外旁敲侧击了一下苏培盛:路走错了不要紧,东西交错了人可就麻烦了。
果郡王此时对甄嬛的印象是:
一,甄嬛被冒名顶替,不仅没出来声张,反而让别人上了位。
二,因为朱敦儒(“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的作者)的人生经历所引发的果郡王对此女子的遐想,想必此女子也是一个像朱敦儒那样清新淡雅的人。
三,便是甄嬛的小像,应该可以看出是个美丽的少女。
以上三点引起了果郡王除了漫天的好奇之外的一点欣赏和喜欢,所以后来果郡王对甄嬛动情,其实是因为他把甄嬛视为同类,有知音的惺惺相惜之感。
甄嬛和果郡王都是相信爱情的,而此时他俩的关系进展到,果郡王被甄嬛吸引住了。
然后两人的关系在之后的几十集中,除了几次见面互诉心上的想法之外,就没有太大的进展。
数次相见
第一次,甄嬛脱袜涤足,被果郡王看见。
果郡王以李后主的诗来引起话题,之后,用扬弃的手法道出用“缥色玉纤纤”来形容甄嬛的玉足再妙不过。果郡王的放荡不羁,立马引起了甄嬛的注意,第一印象,就这样形成了。而甄嬛也及时反应,让流朱拜见果郡王。果郡王一见身份一下子被甄嬛识破,内心是有了几分赞许的。因为看来,甄嬛不仅文艺,还很聪慧。
第二次,十王爷贬低甄嬛的惊鸿舞没有新意时,果郡王吹笛而来,为甄嬛解了围。
此时两人已经有了交集,果郡王一生放荡不羁爱文艺引起了甄嬛的注意,而果郡王早已对甄嬛倾心。他们两个相见,是在甄嬛恩宠正盛之时。而皇上和甄嬛相见,是在甄嬛最无助的时刻。所以甄嬛和皇上发展出真爱的可能性,要比果郡王容易并且成功率高得多。
第三次,七夕夜宴,两人在桐花台。
果郡王向甄嬛讲了自己母亲的真爱故事,并且介绍了夕颜这一种花。真爱和文艺,两炮逐渐打响了甄嬛对于果郡王的好印象。接着是甄嬛看望沈眉庄,回来时坐了果郡王的船。在船上,两人谈起了西施和范蠡,甄嬛说范蠡薄情,果郡王称赞甄嬛想法奇特。并且在船上,甄嬛发现果郡王藏有她的小像,明白了果郡王的心思。此时甄嬛的反应呢?是明显的拒绝,因为她不想辜负皇上,更不想逾越礼数原则,而她在果郡王面前,按辈分是比果郡王高的。
再然后,便是果郡王为她的生日做了一次盛大的准备,在甄嬛被华妃处罚的时候冒犯礼数救她于危难之间,为了她复宠给甄嬛捉蝴蝶。
这其中,有一段比较重要,甄嬛在小产失宠后的某晚上听到有人吹笛,于是循着笛声见到了果郡王,果郡王在此时是少有的没有拜高踩低的人,反而宽慰甄嬛,并且对她如旧。可以说此时,甄嬛对果郡王的好感大大提升。
艰辛漫长的拉锯战
不过甄嬛和果郡王的感情历程,在前几十集中,很少,也很浅。
他们两个仅仅是做到了相知,甄嬛对果郡王,一直是带一点疏离,带一点挑逗。她不希望离得太近,太近了她没有真心去应对果郡王的真心,她的真心都给了皇上。太远了她又觉得有所失去。总而言之,觉得甄嬛是把果郡王当备胎了。
而甄嬛在真正开始大面积地和果郡王谈情说爱,是在甄嬛和皇上谈情说爱失败之后:
这失败带给甄嬛的,是致命性的打击,因为这是她第一次交付自己的真心,这也是她在最无助的时候遇到的这个世上权势最大的男子带给她的,这份感情让她享受过宫中的女人从未享受到的最高的荣宠,但也最终让她得到了宫中的女人从未经历过的最大的挫败。这份感情如云泥之隔,给了甄嬛无边的绝望和伤害。
此后甄嬛变成了什么样性格的人呢?
想爱而不敢爱,对爱对感情开始拘谨保守,缺乏安全感,想推却但又想紧紧地攥住,宁愿不去接受感到可惜,也不敢去尝试来应付感情破碎后的伤害。甄嬛爱情观的变幻,也就导致了她和果郡王的恋爱,是一次艰辛漫长的拉锯战。
确立关系
出宫后,甄嬛和果郡王一次次的见面,比如他们两个探讨过缘分,甄嬛是发自内心地说了她关于缘分的看法:
我迎风而笑:“说实话,男女情分上,我并不相信缘分一说。从来只以为软弱无力自己不肯争取的人,才会以缘分作为托词。以缘分深重作为亲近的借口,以无缘作为了却情意的假词。”
甄嬛此时有种欲拒还迎的态度,她其实也渴望得到果郡王的注意,她其实也明白果郡王的真心,但是她很害怕果郡王和她真的发生点什么对她可能造成的伤害。
在之后,甄嬛在长河边洗衣服,果郡王前来表明心意,甄嬛再一次祝福果郡王希望果郡王和孟静娴永结为好。
这其实是甄嬛被爱伤害之后产生的自虐型人格,一个人往往在爱中受到太大的伤害,就常常会拒绝新的爱,反而劝别人在找别人吧,我是配不上。自虐,是为了想让自己变得更坚强点。
再然后,便是甄嬛被赶出甘露寺,果郡王前来相救:
用雪冷身来为甄嬛退烧,可以说情深意切,甄嬛这一次也是真心被打动了,所以之后甄嬛试探性地叫果郡王允礼。
但没想到皇上来了,皇上的到来,提醒了甄嬛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要注意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知道你配不上果郡王你只能继续靠自虐疗伤,所以甄嬛这一次又退却了。
之后甄嬛和果郡王有过一次对谈,甄嬛说:有些事如果一开始就明知道不能善终,就不要去痴心妄想去勉强求一个善果。可以说,甄嬛是开足了火力想要去拒绝这份关系。此时她想得,就是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所以冷冷地面对世界,是本该属于自己的命运。
之后,果郡王每晚都在甄嬛她们住的地方旁边呆到很晚,有一晚进去了野猫,也是果郡王出手相救。
后来果郡王仍旧停留,甄嬛在槿汐的鼓励下,打算再一次追逐爱情。因为槿汐给甄嬛提供了一个依靠,提供了一个保障,甄嬛是信任槿汐的,她知道槿汐不会离弃她,所以她此时追求爱情,是有底气的。
最终,甄嬛在雨中和果郡王确立了关系。
被迫回宫
关系确立之后就又是一系列的谈情说爱,两人写九张机呀,写合婚庚帖呀,甜言蜜语呀,XXOO呀。
只不过这一次的谈情说爱,是符合了甄嬛对于爱情的那种幻想的:
平静安稳,文艺有爱,果郡王对她有宠爱,有尊重,有忍让,可以说,她想要的,在这一段时间,都得到了。
但是之后的变化天翻地覆,甄嬛不得已回宫了。
在回宫前,甄嬛和果郡王在长河边诀别,就有了十足的悲剧感,甄嬛是彻底失去了爱,以及爱的能力。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甄嬛也留不住自己的爱,自己的依靠,所以她把这些怨念这些隐忍向果郡王宣泄,其实满满地,都是甄嬛内心的无奈与无力感。回宫之后,甄嬛对于爱,更是没有安全感,对于果郡王的爱,是压抑,是隐忍,是想爱而不敢爱。
本节参考阅读:
- 知乎 - 甄嬛和十七谁怎么一步步走到一起的可否分析下两人心路历程?
- 百度百科 - 甄嬛
- 百度知道 -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什么意思?
- 百度知道 - 甄嬛传果郡王第五集对余官女子说的话什么意思?
- 百度知道 - 后宫甄嬛传 甄嬛对缘分的理解的一个句子?
黑化路线
在原著 《后宫-甄嬛传》 中,甄嬛刚入宫时就已是一名心机深沉的少女。
电视剧中,在郑晓龙导演的要求下甄嬛变成了清纯女孩,仗义、好打抱不平,抱着“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爱情梦想。
在不情愿之下被皇帝纳入后宫,她原本抱着宽和待人的态度,随着对皇帝的信任与爱恋被消耗。
为了保护自己和所爱的人,她不得不“黑化”成狠辣之人,以一切美好的东西为代价,在黑暗势力盘踞的后宫中挣扎求生。
妆容
从甄嬛的妆容上也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变化,她的妆容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清纯妆:薄薄刘海,淡粉眼影,轻点唇油。
第二阶段 嫔妃妆:描眉画眼,加入红色,大胆露额,中分发,逐渐花哨。
第三阶段 太后妆:白肤,红唇,蓝+金,浓妆。
各阶段的妆容如下图所示:
第一阶段,刚入宫时的甄嬛淡然悠远、置身事外。
第二阶段,甄嬛备受宠爱时,虽然惹来众多妃子的加害,但她仍然能忍则忍、不愿主动树敌伤人。
第三阶段,痛失爱人、家人被流放,甄嬛所拥有的一切美好都被摧毁,不得不在现实面前做出选择,走上复仇之路,洗去心中最后一丝柔软和希冀,从此心如钢铁,再不回头。此时的甄嬛,华服浓妆实际上就是她外在的武装,令人一眼看到就心生敬畏。
起于小产
虽然在甄嬛小产之前就已经被卷入到宫斗之中,但是笔者认为甄嬛黑化的起因应该是小产之后所遭遇的各种事情。下面是甄嬛在小产后,当着槿汐的面说的话:
我现在哪怕痛彻心扉 我都觉得是我应该承受的
我每日都在痛悔
那日我在年妃宫中 为何不能向她屈膝求饶 我为何要如此强硬 不肯服输
我若肯求她 我或许还能保住我的孩子
甄嬛的性格倔强、好强,这段话能从她口中说出,可见孩子对她有多么重要,宁愿放弃她所顾及的一切来保住孩子。
而正因为甄嬛如此在意她的孩子,所以小产之后不愿意与皇上相见,皇上也自然不会往冷脸上贴。于是宫中妃嫔、太监见甄嬛被冷落,便开始不待见以及为难甄嬛。
随后甄嬛又经历了沈眉庄带她去冷宫、被齐妃扇耳光等事件后,渐渐心冷,也终于想通,开始以色侍君。
眉庄之死
整部剧中能让甄嬛放到心里的人屈指可数,沈眉庄便是其中之一,沈眉庄的死加深了甄嬛对皇后党的恨,甄嬛党与皇后党之间注定只能有一个能留下来,失败者必须付出血的代价。
夕颜花落
果郡王和甄嬛第一次在湖心台相遇时讨论了开在那里的牵牛花,又名夕颜。夕颜,是只开一夜的花。
允礼之死如夕颜之谢,令她痛心,更指她的青春年华、她仅为允礼保留的赤子之心已随着允礼的死而殆尽。
这一句 “花落了” 饱含了太多的悲痛。
允礼死了,她最美的年华也枯萎了,曾经繁盛的时光不再回来,一切希望随着这个人的逝去而落空了。
允礼的死,拉开了甄嬛杀皇复仇的序幕。
本节参考阅读:
尾声
此篇剧评的诞生
笔者为什么要花费大力气来写这篇剧评?
因为这部剧给笔者带来了太多的东西,有感动、有思考、有惋惜,同时也对笔者思考问题的方式、爱情观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本文算是笔者对《甄嬛传》的致敬,也感谢各位剧评人,他们对此剧的深刻见解,为笔者提供了大量参考。
甄嬛有恶吗?
有,撇开原著不谈,只说电视剧:
比如对温实初呼来喝去,有求于他时喊实初哥哥,无求于他时就说温大人请自重。
比如在当时那个时代,即便甄嬛身为废妃,也依旧是皇帝的人,她却和十七爷牵手,这应该算是叔嫂通奸。
虽然诸如以上所列,但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会犯错的个体,我们自身都没法尽善尽美,又有何颜面去道德约束别人?
虽然甄嬛身为主角,会携带主角光环(比如运气爆炸)和各类外挂(比如槿汐这个宫内百事通),同时也容易让读者站在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但这都不重要,《甄嬛传》本没有非黑即白的人物,甄嬛也有恶,但不妨碍我们喜欢她。
甄嬛的人物评价
初期的甄嬛蕙质兰心,追求真爱,因为在后宫企求奢侈的爱,却被皇帝一次次的伤害。
她美貌与智慧并存,是宠妃,是贤内助,是腹黑女神。
她爱恨分明,爱得痴缠,恨得决绝。
她与允礼的爱情,虽不在朝朝暮暮,不得终生厮守,却终究美得夺目。
在她的内心始终有一块干净柔软之地,保留着少女甄嬛的玲珑剔透之心,纯真善良,感时伤怀。
这也是为什么甄嬛在后期斗垮了华妃、皇后,毒死皇帝,坐上皇太后宝座后,虽登上权力巅峰却时时觉得不到快乐的原因。
经典台词
甄嬛:
1、牡丹亭的戏文上说,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2、信女虽不比男子可以建功立业,也不愿轻易辜负了自己。若要嫁人,一定要嫁于这世间上最好的男儿,和他结成连理,白首到老。但求菩萨保佑。
3、人情世故的事,既然无法周全所有人,就只能周全自己了。
4、嬛儿是尽人事以听天命。
5、杏花虽美,可结出的果子极酸,杏仁更是苦涩,若做人做事皆是开头美好,而结局潦倒,又有何意义。倒不如像松柏,终年青翠,无花无果也就罢了。
其他人:
沈眉庄: 人心贪婪,总是进了一步,还想再进一步,若是懂得适可而止,才能存长久之道啊。
华妃: 做衣如做人,一定要花团锦簇、轰轰烈烈才好。
皇上: 你父母伉俪情深,所以生出的女儿才如此温婉多情。
甄远道: 若无完全把握获得皇上恩宠,你可一定要韬光养晦,收敛锋芒,为父不指望你日后大富大贵,能宠冠六宫,但愿我的掌上明珠,能舒心快乐,平安终老。
得非所愿 愿非所得
也许对于一个悲剧故事来说,故事的开头才是最美好的。
当主角站在了最高峰时,爱人、亲人皆都离去,哪怕是曾经的敌人也都早已烟消云散,唯一剩下的,只有孤独。
最后,笔者想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曲终人散时人不孤独”,同时奉上歌词一副:
凤凰于飞 - 刘欢
词曲:刘欢
旧梦依稀 往事迷离 春花秋月里
雾里看花 水中望月 漂来又浮去
君来有声 君去无语 翻云覆雨里
虽两情相惜 两心相仪 得来复失去
有诗待和 有歌待应 有心待相系
望长相思 望长相守 却空留琴与笛
以情相悦 以心相许 以身相偎依
愿勿相忘 愿勿相负 又奈何恨与欺
得非所愿 愿非所得
看命运嘲弄 造化游戏
真情诺诺 终于随乱红飞花去
期盼明月 期盼朝阳 期盼春风浴
可逆风不解 挟雨伴雪 催梅折枝去
凤凰于飞 翙翙其羽 远去无痕迹
听梧桐细雨 瑟瑟其叶 随风摇记忆
梧桐细雨 瑟瑟其叶 随风摇记忆